課外輔導已成剛需,究竟是誰的剛需?
發布者:永發保險柜
首先看學生。學校和機構的雙重作業壓在學生的身上,他們的真實想法是什么呢?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背負重壓的學生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苦讀學習型。這類學生一心只有學習,他們在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下,對學習抱有極大的興趣,并且學校的學習進度往往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相比而言,輔導班超前的課程進度和作業難度對他們而言更具挑戰性;第二類是隨波逐流型。這類學生并沒有很強的學習主動性,一般都是家長主導課外輔導安排,讓學就學,但效果遠不如第一類學生好;第三類是苦苦掙扎型,這類學生一般學習比較吃力,往往為了應付學校和輔導班雙重作業壓力弄得身心疲憊。
中國的中小學生學業負擔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PISA是一項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統籌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從2000年開始對世界上主要國家和地區15歲學生的閱讀、數學和科學素養進行測試。早在2009年和2012年PISA測試中,上海市均作為試點參與,并取得了全球第一的優異成績。然而,閃閃發光的成績單背后,是孩子們“嚴重超負荷”的學習狀態。2012年,PISA測試中,除了“學業成就世界第一”以外,上海其實還獲得了另一個世界第一--學習負擔世界第一。據PISA測試數據顯示,上海學生平均每周校內上課時間為28.2小時,在65個國家(地區)中位于第九位,但平均每周作業時間13.8小時,為全球第一,遠超OECD國家每周5小時的平均水平。這種情況在其2016年底公布的2015年PISA測試結果中,仍未見有明顯緩解。
這一點在“中國教育小康指數”歷年調查數據中也有所體現。按照慣例,“2017中國教育小康指數”再次請受訪家長對中國義務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排名,結果顯示,學生負擔重由去年的第八名大幅攀升至第四名,42.9%的受訪家長選擇了此選項,同比提高了22.7個百分點。
“披星戴月”“起早貪黑”“白加黑”“五加二”,孩子學業負擔過重,家長雖然心疼,但往往難改初衷,因為相對于那份心疼,更緊迫的是眼前的現實。
培訓機構最早出現時,是針對跟不上學校學習的學生,因此,其基本定義是“補習”,但現今培訓機構早已超越了“補習”的定義,成為超前教育。
“暑期的數學尖子班已經把初三數學過了一遍了,并且聽女兒說,因為報班的同學太多,當得知某一知識點大多數學生已經通過輔導班事先掌握了,老師通常會簡要帶過,結果沒報班的同學特別吃虧。”秦文向記者坦言,“真的是花錢買心安,不敢不報。”
更加殘酷的現實是激烈的升學競爭。學校分三六九等,進入不同的學校,代表著孩子可能擁有不同的未來。“家長們能不爭先恐后地‘擼起袖子加油干’嗎?”秦文表示,歸根結底還是一句老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課外輔導熱,其實折射出的都是家長們的教育焦慮。
文章來源:永發保險柜 http://www.djphotograph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