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永發保險柜
對鄉音的保護或者搶救應該引起更多人的重視,留住鄉音,就是留住愛與記憶,存下文化符號與先人的故事,打開年輕人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路。
我辦了一個原生態文學院,屬于公益性的,學生遍布全國各地,有一位十分細心的女生叫緒飛,特意從魯南鄉村炒好了辣子雞,連同土爐燒餅寄到北京來。一品,地道的故鄉滋味。人的飲食是有記憶的。吃著家鄉的食物,想起在沂蒙山生活的童年,幸福感油然而生。“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幾句家鄉話,更是能夠勝過萬千美食,讓你在城市的逼仄里感覺到家的味道。
故鄉過去對鄉音有保護意識。一個人如在外工作久了,回故鄉的頭幾天,一般會有意識地少說話,等順過嘴巴來,才敢大膽講話。因為如果講太多外地話,就會被鄉親們笑話。記得有位當兵的兄弟,回家說外地話,本家二嫂就說,“你才出去幾天就忘本了,說話都撇到河沿上去了!”被挖苦的兄弟趕緊補幾句家鄉話,以證自己沒忘本。這種維護方式,綿延良久,保護著家鄉語言的純凈,老百姓用最樸素的方式抵抗著外來語的侵入。有時,就是對親人的稱呼,也延續著古樸的叫法。譬如叫父親為“爹”、“爺”、“大大”等,一旦有叫“爸爸”的,百姓就會認為那是城里人的叫法,是“諞能”的表現。這大約是二十年以前的事,現在早已物是人非。
改革開放讓鄉村里更多的人外出打工了,為了生存人們很少顧及鄉音的純凈了,甚至有人以說外地話為榮;電視、電腦的普及,讓當下的鄉村孩子有了更多的娛樂方式。電視里的洋言嗲語,孩子很快就學會了。孩子的語言模仿力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厭惡家鄉話,鄉音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
文章來源:永發保險柜 http://www.djphotography.net
Copyright© www.djphotography.net 上海永發保險箱有限公司 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信息:滬ICP備12008182號-1 技術支持:上海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