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家用保險柜
一張河道分布圖,一張剿劣進度表,神龍橋河邊,正和工程承包方、施工方布局治水方案的拱墅區河道建設指揮中心工程部部長朱永宏仿佛在指揮一場“戰役”。
“神龍橋河第一段整治難點是兩邊的菜地,農用肥是污染源。再往前走是一段鐵路生活區,要在整治前和鐵路部門充分溝通,鐵路橋下面管道建議用鋼管。過了鐵路,前面是一片民工宿舍,一定要截污納管,防止污染源直排。再往前是一個老橋,這段非常特殊,旁邊有部隊,為了不影響他們,咱們看看是否可以把提升泵做在圍墻外面。”較快的語速、篤定的判斷、迅速的應變能力,不到十分鐘,朱永宏就定下了“作戰方案”。
在被問及為何能像“活地圖”一樣精準描述其負責區域內每一條河時,他笑著說:“我們都是要么在治水現場,要么就是在去治水的路上。”
千里運河杭州止,運河南端在拱墅。水,是杭州市拱墅區的優勢,也是眼下剿滅劣V類的難題。41條河道、108個項目,拱墅區的剿劣任務體量大、問題復雜。怎么治才能又快又有效?
“首先是劃分片區。”拱墅區治水辦副主任管建弟向《小康》記者介紹說,以往治水都是分段式進行,一條河一條河治理,拱墅區創新“片區化”模式,將水系劃分為“祥符北片區、塘河片區、紅旗河片區、上塘南片區、康橋片區、上塘東片區”6個片區,實行“河岸同治、上下同治”。
片區劃分后,剿劣方案也都是“私人訂制”。朱永宏所在的上塘東片區多采用“清水入城”的方案:在進水源頭設立過濾池,截住上游的污染,通俗地說,就是“洗水”。
“入口有守門員,出口也有守門員。”朱永宏領著記者來到雋家塘河一處河道排出口預處理池,“已經實現了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零直排’,但是下雨天會有很多臟東西排入河道,這部分污染源也不能輕視”。
在排出口,入河的水經過陶粒、挺水植物、人工飄帶、生物壩組成的“過濾網”,分離水中的各類雜質,大幅度減少污染物的濃度。這個原理,很像人們家里常用的活性炭凈水器。水質監測設備還會提示,什么時候應該換“過濾網”的濾芯了。
在另一個紅旗河片區,“清水入城”就當不了主角了,主打招數是“水下森林”,通過種植一些水生植物,實現水體自我修復功能。
浙江省治水辦常務副主任方敏介紹說,劣Ⅴ類小微水體的判定,相對比較復雜,以前也沒有相應的標準規范,本著能夠滿足群眾的感官體驗、能夠滿足景觀用水的標準要求,浙江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辦法進行判定。定性指標包括,河底無明顯淤泥或垃圾淤積,河道(湖)水體不黑不臭(無異味、顏色無明顯異常),沿岸無污水直排口等。定量指標主要檢測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pH值和透明度。
事實上,每個治水工程都由若干個環節構成,大致分成截污納管、河道清淤、配水、生態治理養護。多年來,這些環節都由不同的施工單位負責,截污的只管截污,種植水草的只負責水草,各自為政。但治水是一個需要配合的過程,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讓效果打折扣。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管建弟介紹說,拱墅區大膽地采用了EPC總承包,把工程的設計、采購、施工全部委托給一家工程總承包商,總承包商對工程的安全、質量、進度和造價全面負責,業主對工程總承包項目進行整體的協調和控制。治水工程完成后,還要對治水后的18個月水質負責。
“類似拱墅區的EPC總承包模式,杭州各區縣都在不斷創新河道治理模式,例如江干區采用的‘設計-治理-養護’一體化模式和濱江區的PPP模式。”杭州市區河道監管中心副主任王春華向記者介紹說,經過幾年的摸索,如今的河道治理模式正在從條段治理、分散治理向流域治理、綜合治理轉變。
文章來源:上海永發家用保險柜 http://www.djphotography.net
Copyright© www.djphotography.net 上海永發保險箱有限公司 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信息:滬ICP備12008182號-1 技術支持:上海永發